苦尽甘来 ——李丰田(图文)
王云山是从太行山里走出的画家。云山一生经历坎坷,岁月蹉跎。大山铸就了他不屈不挠的性格,是任何艰难困苦压不倒、摧不垮的人。
风雨过后,王云山在艺术上焕发了青春。1987年王云山在家乡举办了他人生第一个画展。展出以“松”为题材的多幅作品。他笔下的青松弯曲挺拔、盘根错节。王云山画松实质是在画他自己。每一幅作品都浸注了他的真情,有血、有泪,是一首首生命的赞歌。凝重、沉稳、洒脱、隽永的作品感动了在场的许多人。许多人落泪了,因为他的画展内含着力量,无声胜声地呐喊。
一生坎坷,满载风云的王云山善作巨幅大作,这符合画家的性格。站在新的起点,清醒的审视着传统,冷静地评估着现实,越发流露出画家的本色与天性。渊源的艺术素养,超凡的境界,奔马不羁、挥洒自如的笔墨,生动的气韵,使作品多了些文人气、书卷气,同时也显示出了大气、傲气、霸气、铁气、骨气的感人之情,然而却少了些烟火和世俗气。这在一个物欲膨胀的现实中显得如此珍贵。
近些年来画家王云山的书画作品,越来越多的受到中外人士的瞩目与青睐,他创作的长卷“龙梅”( 1200cmX 200am) 199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人画展上展出。以独到的构思、苍劲的笔法、刚劲的枝干、脱行存神的常自然意识,使人震撼。著名画家君武为王云山题词:“苦尽甘来”;蔡若红题词:“走向辉煌”; 华国锋题词:“艺海无涯”;方成题词:“铁骨冰魂一绝梅”。
中国古今画梅花的人成千上万,然而要超越前人窠臼创立自己的风格是不容易的。王云山画梅经过了几十年的寒窗之苦,学习、探索,从中外美术大师作品中得到启迪,从中国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,以铁石磨针的毅力,和绳锯木断的钻研精神不断学习。在艺术上他从不满足,虚心求教,常常为一枝一叶和一个构想挑灯熬夜,几十遍,几百遍地揣摩练笔。陆放翁的“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”是他的座右铭。他走出了一条路,是一条独特自我的风格之路、前人没有的路。我和云山相识近三十年,我理解他,王云是经得起生活和艺术磨练的人,天道酬勤,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今天我高兴的看到云山在艺术上打出了自己的天地。
画家王云山的人品在河北美术界是人们心中的楷模,他为人诚实、质朴,热心公益事业。他把多年的积蓄全部捐出来,建“希望小学”为偏僻的山村小学配备电脑、课桌,还亲赴保定寻求优良树种,为家乡荒山栽培铁杆庄稼。如今果树成林了,已开始结果实了。乡亲们要为王云山立碑,云山谢绝了。他诚恳的和乡亲们说:“这是我该做的事”, 他说话平和、但句句都透着画家-颗金子般的心啊!
今天的王云山,是走出河北打入世界的王云山。党政领导、社会名流不少人收藏了他的作品,人民大会堂、全国政协礼堂收藏了他的巨幅梅作,台湾的马英九、连战、吴伯雄、蒋孝严也收藏了他的作品,西方几个大国的元首同样收藏了他的作品,这是王云山像老黄牛一样不松套结出的硕果,王云山成功了,因为他走出了辉煌的第一步。
上一篇:很抱歉没有了
下一篇: 王云山人物专题——铁骨梅魂,一代